专利摘要:
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蚂蚁蟑螂诱杀瓶,包括瓶体,瓶体内部镂空形成镂空部分,且具有一与镂空部分连通的通孔。盖体,盖体呈弧状,并安装在瓶体的上端,盖体的弧面部分两端处具有用于虫子进入的缺口,盖体上还具有用于配合瓶体安装的安装口,盖体与瓶体之间留有虫子爬行的间隙。安装件,安装件置于通孔中,安装件的中间具有贯通的安装孔,安装孔中具有海绵体。铝箔密封条,铝箔密封条贴附在通孔上。该新型蚂蚁蟑螂诱杀瓶结构新颖,设计巧妙,能够通过蟑螂和蚂蚁的习性,使得蟑螂或者蚂蚁爬行到瓶体和盖体之间吸取海绵体上的诱杀液,从而实现诱杀。效果显著,干净卫生,方便使用,不需要将内部的液体喷出,以免污染外部环境。
公开号:CN214339559U
申请号:CN202120470391.9U
申请日:2021-03-04
公开日:2021-10-08
发明作者:余孟文
申请人:Jiangxi Sencen Hygienic Products Co ltd;
IPC主号:A01M1-02
专利说明:
[n0001] 本实用新型涉及诱杀瓶技术领域,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蚂蚁蟑螂诱杀瓶。
[n0002] 蟑螂,泛指属于"蜚蠊目"(学名)的昆虫,俗名小强(广东香港地区)、黄婆娘、骚甲(桂林方言)、油夹虫(溆浦方言)、偷油婆、曱甴(粤语方言,普通话读yuēyóu,粤语读gad6zad6)、焕嚓(梅州方言)、嘎抓(第二声)(闽南方言)、活朗额(大连方言)。其中只有大约有数十种会入侵人类家居。家居最常见的蟑螂,体扁平,黑褐色,通常中等大小。头小,能活动。触角长丝状,复眼发达。翅平,前翅为革质后翅为膜质,前后翅基本等大,覆盖于腹部背面;有的种类无翅。不善飞,能疾走。不完全变态。产卵于卵鞘内。家居蟑螂普遍夜行及畏光,野外蟑螂因品种而异,趋光性有正亦有负。
[n0003] 蟑螂喜暗怕光,喜欢昼伏夜出,白天偶尔可见。一般在黄昏后开始爬出活动、觅食,清晨回窝。温度在24~32℃最为活跃,0℃时也能活动。在热带地区,蟑螂可四季繁殖、活动。北方地区,冬季有取暖设备的室内,温度适宜,蟑螂可照常活动、繁殖。
[n0004] 蟑螂的危害性:蟑螂有咀嚼式的口器,能啃吃东西。生活于野外的蟑螂种类,大多以腐败的有机质或枯枝败叶等为主食;而栖身于屋舍的蟑螂,喜欢淀粉性的食物。蟑螂是昼伏夜出的家庭害虫,白天蟑螂大多隐藏在厨房的角落,碗橱的缝隙中,夜间四出活动找食吃。蟑螂为杂食性昆虫,几乎什么都吃,香的、臭的、硬的、软的,荤素不限,各种食品点心,尤其喜爱吃腐败发酵的有机物。垃圾、粪便、死动物,面包、糕点、馒头、衣服、书籍、皮毛、中药材、肥皂,从衣物到垃圾,连书上的浆糊都是蟑螂的食物。有时候它还会去啃书脊里面的浆糊,把书咬破;钻进电视机、收音机里,把电线包皮咬坏;甚至能咬伤婴儿的皮肤和手指。偶而也有因蟑螂侵害而导致通讯设备、电脑等故障,造成事故。国外有人称蟑螂为"电脑害虫"。它还吃粪便、痰液和小动物的尸体。最让人讨厌的是,在它们爬过的食物上,往往会把所携带的病原生物留下而传播疾病。蟑螂进食时有个坏习惯:边吃、边吐、边排泄,因此污染食物,传播多种疾病,如痢疾、副霍乱、肝炎、结核病、白喉、猩红热、蛔虫病等。无论是什么品种的蟑螂,其所传播的病原生物有伤寒杆菌、痢疾杆菌、大肠杆菌、肺结核菌、炭疽杆菌、癞病菌等及绦虫类、蛔虫类、血吸虫类的卵等等。它不但边吃边排粪,身上弄得很脏,而且,蟑螂还分泌和排泄出有异臭的物质,使人闻到后感觉恶心甚至呕吐。
[n0005] 蟑螂还有群居的习性。常可发现在一个栖息点上,总是少则几个,多则几十、几百个聚集在一起,这主要是由于信息素的诱集作用。蟑螂的成虫和若虫都能分泌一种"聚集信息素",它由直肠垫所分泌,可随粪便排出体外。在蟑螂栖居的地方,常可见它们粪便形成的棕褐色粪迹斑点,粪迹越多,蟑螂聚集也越多。由此可见,在蟑螂防治中,搞好卫生、清除蟑迹是一项重要的措施。
[n0006] 但是目前采用的杀蟑螂或者杀蚂蚁的措施均是使用喷雾,这种方式会污染环境,且需要寻找蟑螂、蚂蚁诱杀,浪费时间,且使用效果不佳。
[n0007]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,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型蚂蚁蟑螂诱杀瓶。
[n0008]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:
[n0009] 一种新型蚂蚁蟑螂诱杀瓶,其特征在于,包括:
[n0010] 瓶体,所述瓶体内部镂空形成镂空部分,且具有一与镂空部分连通的通孔;
[n0011] 盖体,所述盖体呈弧状,并安装在瓶体的上端,所述盖体的弧面部分两端处具有用于虫子进入的缺口,所述盖体上还具有用于配合瓶体安装的安装口,所述盖体与瓶体之间留有虫子爬行的间隙;
[n0012] 安装件,所述安装件置于所述通孔中,所述安装件的中间具有贯通的安装孔,所述安装孔中具有海绵体;
[n0013] 铝箔密封条,所述铝箔密封条贴附在通孔上。
[n0014] 在本实用新型的这种新型蚂蚁蟑螂诱杀瓶中,所述瓶体上具有弧形安装部,所述盖体的内壁上具有阻挡弧形安装部的阻挡部。
[n0015] 在本实用新型的这种新型蚂蚁蟑螂诱杀瓶中,所述盖体上还具有弧形口,所述弧形口与安装口连通所述弧形安装部的最高处具有平面部,所述弧形口与平面部连通。
[n0016] 在本实用新型的这种新型蚂蚁蟑螂诱杀瓶中,所述通孔上具有阶梯槽,所述安装件上具有与阶梯槽匹配的阶梯部。
[n0017] 在本实用新型的这种新型蚂蚁蟑螂诱杀瓶中,所述安装件上具有一贯通孔,所述贯通孔与安装孔连通,所述贯通孔中具有弹性片,所述弹性片上具有支撑部和限位部,所述支撑部置于所述安装孔的内部,所述限位部置于所述安装件的外部,所述支撑部位于限位部的下端,所述支撑部与海绵体接触。
[n0018] 在本实用新型的这种新型蚂蚁蟑螂诱杀瓶中,所述瓶体和盖体的两侧面呈倾斜且向中间凹陷。
[n0019]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这种新型蚂蚁蟑螂诱杀瓶,具有以下有益效果:该新型蚂蚁蟑螂诱杀瓶结构新颖,设计巧妙,能够通过蟑螂和蚂蚁的习性,使得蟑螂或者蚂蚁爬行到瓶体和盖体之间吸取海绵体上的诱杀液,从而实现诱杀。效果显著,干净卫生,方便使用,不需要将内部的液体喷出,以免污染外部环境。
[n0020]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蚂蚁蟑螂诱杀瓶结构示意图;
[n0021] 图2为图1的截面图;
[n0022] 图3为图1中盖体结构示意图;
[n0023] 图4为图1中的瓶体结构示意图;
[n0024] 图5为图4的俯视图;
[n0025] 图6为图4的主视图;
[n0026] 图7为图2中的安装件结构示意图。
[n0027]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,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、完整地描述。
[n0028] 如图1至7所示,本实用新型的这种新型蚂蚁蟑螂诱杀瓶,包括:
[n0029] 瓶体1,瓶体1内部镂空形成镂空部分2,且具有一与镂空部分2连通的通孔3。其中,镂空部分2是用于盛装诱杀蟑螂和蚂蚁的诱杀液,但是该诱杀瓶不仅仅的限于诱杀蟑螂和蚂蚁,可以诱杀的家庭害虫。通孔3是用于灌装诱杀液的孔。
[n0030] 盖体4,盖体4呈弧状,并安装在瓶体1的上端,盖体4的弧面部分两端处具有用于虫子进入的缺口5,盖体4上还具有用于配合瓶体1安装的安装口6,盖体4与瓶体1之间留有虫子爬行的间隙7。
[n0031] 瓶体1上具有弧形安装部8,盖体4的内壁上具有阻挡弧形安装部8的阻挡部9。当需要将盖体4安装到瓶体1上时,将瓶体1从盖体4的下端往上安装,使得瓶体1的弧形安装部8最高处先进入到盖体4中,然后再使得弧形安装部8抵靠在阻挡部9上,通过阻挡部9支撑和固定瓶体1。
[n0032] 同时在弧形安装部8的四角处具有倒角设计,能够防止在运输以及使用过程中盖体4与瓶体1分离。
[n0033] 同时在盖体4上还具有弧形口10,弧形口10与安装口6连通弧形安装部8的最高处具有平面部11,弧形口10与平面部11连通。该弧形口10是用于将瓶体1的诱杀液气味排出,使得气味飘出,能够引诱害虫进入缺口5,然后通过间隙7去吸食海绵体15中的诱杀液。
[n0034] 安装件12,安装件12置于通孔3中,安装件12的中间具有贯通的安装孔14,安装孔14中具有海绵体15。通孔3上具有阶梯槽16,安装件12上具有与阶梯槽16匹配的阶梯部17。
[n0035] 为利于安装件12能够快速的安装到瓶体1中,同时还要支撑海绵体15,使得海绵体15不会落下。在安装件12上具有一贯通孔121,贯通孔121与安装孔14连通,贯通孔121中具有弹性片18,弹性片18上具有支撑部181和限位部182,支撑部181置于安装孔14的内部,限位部182置于安装件12的外部,支撑部181位于限位部182的下端,支撑部181与海绵体15接触。通过限位部182能够限制安装件12从瓶体1中取出,限位部182会受到通孔3的阻挡。
[n0036] 同时避免瓶体1安装到盖体4上之后轻易的被取出,也是出于安全着想,防止小孩子将其打开玩耍。其瓶体1和盖体4的两侧面呈倾斜且向中间凹陷。盖体4的两侧呈倾斜且向中间凹陷,能够使得两侧壁更加的牢固,不易受力。当通过外力将盖体4的两侧往外掰动时,是受到侧壁向内的力,难以将盖体4的两侧掰动,从而能够使得瓶体1牢牢的固定在盖体4中。
[n0037] 铝箔密封条19,铝箔密封条19贴附在通孔3上。
[n0038] 使用时,先将铝箔密封条19撕下,再将瓶体1安装到盖体4下端,然后将安装好的诱杀瓶放置到害虫经常出没的地方即可。
[n0039]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,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,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,所作的任何修改,等同替换和改进等,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。
权利要求:
Claims (6)
[0001] 1.一种新型蚂蚁蟑螂诱杀瓶,其特征在于,包括:
瓶体,所述瓶体内部镂空形成镂空部分,且具有一与镂空部分连通的通孔;
盖体,所述盖体呈弧状,并安装在瓶体的上端,所述盖体的弧面部分两端处具有用于虫子进入的缺口,所述盖体上还具有用于配合瓶体安装的安装口,所述盖体与瓶体之间留有虫子爬行的间隙;
安装件,所述安装件置于所述通孔中,所述安装件的中间具有贯通的安装孔,所述安装孔中具有海绵体;
铝箔密封条,所述铝箔密封条贴附在通孔上。
[0002] 2.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蚂蚁蟑螂诱杀瓶,其特征在于,所述瓶体上具有弧形安装部,所述盖体的内壁上具有阻挡弧形安装部的阻挡部。
[0003] 3.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蚂蚁蟑螂诱杀瓶,其特征在于,所述盖体上还具有弧形口,所述弧形口与安装口连通所述弧形安装部的最高处具有平面部,所述弧形口与平面部连通。
[0004] 4.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蚂蚁蟑螂诱杀瓶,其特征在于,所述通孔上具有阶梯槽,所述安装件上具有与阶梯槽匹配的阶梯部。
[0005] 5.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蚂蚁蟑螂诱杀瓶,其特征在于,所述安装件上具有一贯通孔,所述贯通孔与安装孔连通,所述贯通孔中具有弹性片,所述弹性片上具有支撑部和限位部,所述支撑部置于所述安装孔的内部,所述限位部置于所述安装件的外部,所述支撑部位于限位部的下端,所述支撑部与海绵体接触。
[0006] 6.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蚂蚁蟑螂诱杀瓶,其特征在于,所述瓶体和盖体的两侧面呈倾斜且向中间凹陷。
类似技术:
公开号 | 公开日 | 专利标题
CA2635296A1|2009-03-17|Trap for flying insects
CN214339559U|2021-10-08|一种新型蚂蚁蟑螂诱杀瓶
Pratt1976|Flies of public health importance and their control
CN107372419A|2017-11-24|一种居家蟑螂诱灭工具
CN107372417A|2017-11-24|一种蟑螂聚集诱灭的方法
CN205266701U|2016-06-01|蟑螂捕台
CN205409232U|2016-08-03|蟑螂电捕器
CN213344020U|2021-06-04|箱体结构及应用其的鸭舍生态捕蝇器
CN201451108U|2010-05-12|多用自动循环引诱捕鼠、灭蟑螂箱
CN208273949U|2018-12-25|一种蟑螂诱捕器
CN2891667Y|2007-04-25|多用途诱捕器
CN212260240U|2021-01-01|一种粘棒式捕蝇盒
CN209824943U|2019-12-24|一种牲畜养殖用灭蚊灯
CN206978492U|2018-02-09|一种鳞翅目害虫诱捕装置
CN105961391A|2016-09-28|一种高效蚊虫胶粘剂
CN209862081U|2019-12-31|一种除四害用诱捕器
CN201393493Y|2010-02-03|多用自动循环引诱钻木蜂、蟑螂灭杀筒
CN201451105U|2010-05-12|一种环洁捕蝇器
Richardson2017|Flies as household pests in Iowa
CN206442979U|2017-08-29|一种新型飞虫诱捕器
CN205266697U|2016-06-01|灭蟑器
CN207927632U|2018-10-02|一种诱杀害虫的装置
CN202396323U|2012-08-29|一种苍蝇蟑螂捕捉器
TWM451829U|2013-05-01|誘捕昆蟲裝置
CN204426428U|2015-07-01|一种可拆卸式杀蟑折叠屋
同族专利:
公开号 | 公开日
引用文献:
公开号 | 申请日 | 公开日 | 申请人 | 专利标题
法律状态:
2021-10-08| GR01| Patent grant|
2021-10-08| GR01| Patent grant|
优先权:
申请号 | 申请日 | 专利标题
CN202120470391.9U|CN214339559U|2021-03-04|2021-03-04|一种新型蚂蚁蟑螂诱杀瓶|CN202120470391.9U| CN214339559U|2021-03-04|2021-03-04|一种新型蚂蚁蟑螂诱杀瓶|
[返回顶部]